【警惕】水稻中后期病害重点防治稻瘟病!
水稻稻瘟病在水稻生长、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。根据稻瘟病发生部位的不同,可大致分为:苗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谷粒瘟。稻瘟病的发生可引起水稻产量的大幅度降低,严重时会导致产量减少40%~50%,甚至颗粒无收,且稻瘟病不受地域、季节影响,在各个稻区均有发生。因此,种植户朋友们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一定要提早做好稻瘟病(节瘟、穗颈瘟以及谷粒瘟)的预防工作。
一、发病症状
1、节瘟
多发生于穗下第一、二节位上,病斑处为褐色小点,以后环状扩大至节部,呈黑褐色,湿度大时,病部大量灰色霉层,后期节干缩凹陷折断以及病节上部分早枯。
2、穗颈瘟
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。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,以后逐渐扩展呈褐色或墨绿色,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,发病迟的瘪粒增加,粒重降低,影响米质。
3、谷粒瘟
谷粒瘟主要是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病斑,可使稻谷变黑。有的颖壳虽无病害症状,但颖壳受害严重时变为褐色,使种子带菌。
二、发病原因
水稻生长中后期易发生节瘟、穗颈瘟和谷粒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:
第一,品种的抗病性减弱,随着推广时间延长,大多数抗病品种都会逐渐失去抗性,其主要是因为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发生变异,导致品种的抗性有所退化。
第二,气候条件对于稻瘟病的发生影响较为明显,一般温度28℃左右、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%,持续6~10h即可导致稻瘟病的侵染发病,尤其是8月份阴雨天气依然比较多,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。
第三,在水稻种植过程中,如果所施用的氮肥较多,尤其是施肥较迟,植株的生长过于繁茂,再加上田间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较差,也会导致穗颈瘟的发生。
另外,如果长期受到水淹,或受到冷水漫灌,那么也会影响稻株的根系生长,会导致稻株的抗病力有所下降,进而为稻瘟病的发生营造了有利的条件。
三、防治措施
1、喷药防治
水稻生长中后期要重点防治节瘟、穗颈瘟和谷粒瘟的发生,一般在水稻生长的始穗期和齐穗期各进行1次喷药处理。对于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三环唑、吡唑醚菌酯和苯丙烯菌酮,建议种植户交替使用药剂,尽早防治。
2、叶面补钾,增强植株抗病性
一般来说,一次性过量施用氮肥比分次施用更有利于病害发生,而且偏施、迟施氮肥使稻株贪青徒长,组织幼嫩,株间通风透光不良,田间湿度增高,也会大大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节瘟、穗颈瘟和谷粒瘟发生的风险。
因此,建议农户在喷药防治的时候,可以结合叶面肥(“霍元钾”)一起喷施。叶面喷施“霍元钾”后,一方面能快速穿透植物表皮,令植株发根壮苗,根系发达,另一方面能高效补充叶片钾营养,提高水稻叶片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。
稻瘟病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,尤其是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节瘟、穗颈瘟和谷粒瘟发生的可能性很大。
因此,再次提醒种植户朋友们,在水稻中后期喷药防治稻瘟病的同时,一定要适当的补充叶面钾肥(“霍元钾”),既能增强叶面营养,提高植株抗病菌的能力,又增强水稻生长后期抗倒伏能力。
使用方法:每亩地配上2小袋“霍元钾”,兑水15-20公斤;种植大户可以选用瓶装的,一瓶兑水250-300公斤,可以打10-12亩地,间隔7-10天使用一次,打2-3遍效果最佳。
(图/文 技术部)
[上一篇] 柑橘当前不补钙,入秋徒伤悲!
[下一篇] 油菜壮苗必需解决的三大难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