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倒春寒”来了,农业生产将如何应对?
从进入4月开始,受较强冷空气影响,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水,伴随而来的是自北向南的气温骤降,其中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出现了明显的“倒春寒”天气。
据专家介绍,“倒春寒”是指初春气温回升较快,而后期出现阶段性气温偏低的天气现象。但这个定义只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定义。因为我国幅员广阔,各地气候不 同,种植作物不同,影响作物生长的气象要素数值不同,比如湖南有自己地区“倒春寒”的定义,云南也有云南地区“倒春寒”的定义,具体指标是多少,要视各地 具体情况而定。
农业上常用的南方地区“倒春寒”气象指标,是指日平均气温降到12℃以下,并持续3~5天。拿这次天气事件来说,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象要素数值达到了这个指标,就可以确定相应地区出现了“倒春寒”。
那么,“倒春寒”对当前的农业生产会有哪些影响呢?专家介绍,在气温不断回升的背景下突然出现“倒春寒”,而且降温的幅度比较大,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,其中对早稻的影响较为明显。
在这次降温过程中,长江中下游早稻正处于播种育秧阶段,如果防范措施采取得不好,突然出现的“倒春寒”就会造成早稻烂种烂秧。除了早稻之外,播种期的棉花也易受影响,可能会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。作为去年的秋播作物,油菜开花授粉也会受到影响,将导致后期产量有所降低。
此次受“倒春寒”影响最大的是早稻,再者是播种期的棉花,再就是油菜。
在这次“倒春寒”天气过程中,华南地区平均气温没有降到12℃以下,且华南早稻大部分已经处于三叶至移栽返青期,降温对早稻生长没有明显影响。而在北方,虽 然许多地区降温后日平均气温低于12℃,但因为当地作物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作物,因此衡量是否是“倒春寒”的指标又不一样,就不能用简单应用12℃这 个指标,但可以把其当作参考指标。对西北、华北、黄淮地区来说,日最低气温低于2℃,也会出现“倒春寒”天气,可能会导致冬小麦、果树、蔬菜等遭受霜冻 害。这样来看,这次降温对北方地区农作物的影响比较小。
专家建议,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防御“倒春寒”。早稻育秧可加盖棚膜。目前,早稻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直接在大田中播种,另一种是先在小田 块中育秧,再把秧苗移栽到大田中。“倒春寒”到来时,如果早稻还在育秧期,需要加固早稻育秧棚膜,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覆盖双膜保温护苗;同时,在降温前适当 喷施磷肥,增强稻苗抗逆性,防止冷空气造成水稻烂种烂秧。
直播早稻要因地制宜采取防御措施,尚未浸种的要推迟播种,避免低温阴雨造成烂种烂苗;已经浸种催芽尚未下田的稻种要摊薄晾芽,在天气好转的“冷尾暖头”及时抢晴播种;已经播种的稻田应加强排水,防止长期淹水造成烂根烂芽;已出苗的稻田在低温阴雨来临期间要适当灌水护苗。
预计从4月中旬开始,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减弱,中东部地区气温将明显回升,从而“倒春寒”天气会得以改观。目前,从全国范围内而言,春季还会持续一段时间,需做好应对春季降温天气发生的准备,以力争把不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。
(整理/老金)
[上一篇] 怎样避免柑橘大小年?
[下一篇] 瓜类有花无瓜如何防治